close

 

namesake.gif 

“For being a foreigner, Ashima is beginning to realize, is a sort of lifelong pregnancy – a perpetual wait, a constant burden, a continuous feeling out of sort” from “The Namesake” by Jhumpa Lahiri

 

之前參考酪梨壽司的讀書筆記,跑去把「繼承失落的人」的英文原版借回來,只是沒看到一半就決定放棄、、、。只能說,不是母語者,讀文學性太強的小說,容易感到很疲憊。讀不出言語趣味,只覺得想要大喊:不要再拖戲!

 

後來看到她的讀書筆記裡提到這本書,就不怕死的再去把她的英文原版借回來。剛開始讀,又開始覺得有點害怕,因為開場的感覺跟上一本書非常相近。加上說的都是移民失根的故事,很怕又是一本看不完的書。不過因為我比較能認同本書的背景,所以就繼續耐著性子讀下去,這一讀,不得了!作者對移民的感覺描寫的非常深刻,比喻非常貼切。

 

故事涵蓋了印度移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的主角:Ashoke AshimaAshoke是在MIT 攻讀博士的工程師,每天為了讀書、研究和教學而忙的焦頭爛額。他的老婆,Ashima,則是家裡蹲的專職主婦。對Ashoke而言,忙碌的研究生生活正好填補了新移民的心靈空虛,和一堆用不完的「美國時間」。Ashima則顯得很寂寞,總是懷念在印度的家人和生活。

 

就在第一代的主角逐步實現他們美國夢的同時,家鄉的親友時而傳來喜事、喪事,基本上都是十萬八千里之外的事。急什麼急,什麼都不急了!

 

“In some senses Ashoke and Ashima live the lives of the extremely aged, those for whom everyone they once knew and loved is lost, those who survive and are consoled by memory alone.”

 

第二代也逐漸成長城真正的美國人。成長的過程中,當然兩代有許多價值想法的衝突﹝這是不管移不移民都會發生的﹞,Ashoke Ashima有一天也不禁要驚呼,孩子真的成了美國人,這個事實,讓人又喜又驚。喜的是,這不就是許多父母所希望的嗎?驚的是,以後要說:「那些美國人‧‧‧」的時候,再也不能那麼理直氣壯又語帶輕蔑。

 

“For when Ashima and Ashoke close their eyes it never fails to unsettle them, that their children sound just like Americans, expertly conversing in a language that still at time confounds them, in accents they are accustomed not to trust.”

 

總之,這是一本相當好看的書,非常推薦給移民的留學生。如果懶的看英文,中文版應該更有感覺吧!

PS: Google一下發現,這本書後來有拍成電影,馬上去Netflix 借來看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tolf 的頭像
    atolf

    ATOLF

    at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