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likely_destinations_LG_v1_m56577569830494048.jpg 

 

一段時間沒紀錄一下看過的書,感覺已經把其中幾本忘掉‧‧‧那代表印象不夠深刻。

 

(1)   Unlikely Destination

在借這本書前,完全不知道這是講述Wheeler夫婦創立Lonely Planet﹝此處的LP,不是有些人想的LP﹞的故事。是低,LP是一间澳洲出版商,但很少人知道,Tony Wheeler是英國人,而Maureen Wheeler 其實是北愛爾蘭人。LP的故事是一場真正旅行。由英國倫敦出發,橫跨歐亞來到澳洲,他們發行了第一本導遊書﹝或者說是旅行者的筆記比較合適﹞有果他們這段橫跨歐亞的經歷。從1972年算起,三十年後,LP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獨立書商之一。

讀的時候,感覺其實很複雜。因為這場旅程,也可以說是殖民勢力的遺產。只有白種的英語母語者可以做到。是呀,別說在1972年,就是時至今日,我們可以這樣旅行嗎?我們在大多數的地方沒有大使館,缺乏一個強而有利保護國民的政府﹝搶救雷恩大兵這種事你覺得會發生在哪?﹞

這些說英語的白人,仗著前殖民勢力的優勢,在落後的發展中國家,要風得風、要水得水。挑戰當地的官僚腐敗和在西方價值看來不合理的種種。是呀,總要有人出來挑戰!只是,這種不是當地人所領導的挑戰,只是加深在發展中國家常見的「差別待遇」,一切的事情只有在遇到當地的有錢人或外來的白人﹝前殖民勢力﹞才會迎刃而解,抱怨才會有人聽,或者說:才會敢抱怨。

 (2)   The Omnivore’s Dilemma

有些美國大學教授會把這本書當成教材,但是別誤會,一點也不八股。作者Michael Pollan從人類三餐的歷史說起。並親身走過美國的各種食物鏈:自己耕種﹝後花園的蔬菜﹞、養殖、打獵﹝野豬﹞、到森林中採集﹝野生蘑菇﹞。甚至買了一頭小牛,把它送進美國工業化養殖的系統。我們看到了現今在美國社會中對食物有太多太多的選擇。環保、經濟、人道和口腹之欲如何求得一個平衡?

這本書可以跟Food, Inc.這部紀錄片一起搭配著看,文字和影像會有很好的結合。

 

(3)   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Michael Pollan繼上一本書後的第二本。讀起來比較像我們從小會讀到的教科書,除了告訴你什麼不好,它也提供你一些方法在現在工業化的食物鏈中如何求生。比起上一本,我覺得比較沒有那麼好看,沒時間,或對這議題沒有那麼有興趣,可以跳過。

 

(4)   The Fast Food Nation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接觸和美國食物供應相關的第一本書。作者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發展和速食業在南加州興起的過程說起。對美國速食業的演進和原料供應﹝感覺好像在說工廠製造﹞,有非常好的描述。是很好看的一本書。後來也拍成電影﹝但不是紀錄片﹞,我覺得電影不太好看是真的。

一開始會接觸到這本書,是我還在Charlottesville時﹝是低,就是Michael PollanThe Omnivore’s Dilemma所拜訪的農場附近﹞,有次和朋友提到,我們即將搬到Greeley, Colorado。不只一個人都說:就是那個在The Fast Food Nation中有名的Greeley!有名在哪?看過這本書就知道。

在美國,我住過南加州、Charlottesville到現在的Greeley, Colorado,只能說以上三本書看來心有戚戚奄。

 

(5)   The Brooklyn Foolies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作者Paul Austere是個紐約客,居住在布魯克林。對場景和生活型態的描寫非常的生動,對紐約熟的人,讀來會會心的一笑。一開始覺得很無聊,但逐漸的隨著故事發展,就會開始有欲罷不能的感覺。

 

(6)   Unaccustomed Earth (陌生的土地)

同名之人作者Jhumpa Lahiri的最新短篇小說集。如果喜歡移民議題的故事,這本書一樣非常直得看。

 

(7)   Interpreter of Maladies (醫生的翻譯員)

Jhumpa Lahiri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得了很多獎,算是她把焦點放在印度裔﹝尤其是Bengali﹞美國人的開始。作為移民的第二代,在新英格蘭長大、求學。作者的故事多繞著這樣的背景跑。很好奇,下一本也會是這樣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ol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